自2018/7/7搬新家,7/31清點家中財務,8/4參加節能講座後,決定要來個新生活。
 
新生活也意味著要改變一些生活小習慣,為什麼會有如此決心,除了了解到全球暖化對未來造成的巨大影響外,最大的原因就是要學習接受未來高電費的事實與提前適應未來的生活環境。
 
那天參加講座的民眾共二三十位,年紀幾乎50歲上下,聽他們分享如何在生活中節能,真是嘆為觀止。其中很吸引我注意,也很實際的,就是夏日電費單期不到$600!引發我無限好奇。她的分享是:正中午掃拖居家環境;改早上洗澡,因為可以不用開燈(有對外窗);綠化家中環境,利用森林原則讓植物圍繞居家窗台自然降溫(約1~2度)。當然我們家浴室沒有對外窗,即便早上洗澡還是得開燈,這點就作罷,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習慣,哈!另外就是,講座中也提到要畫出家中的「綠活圖」,檢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省下不必要的電費開銷。
 
 
基於以上,也為了我們家的荷包,決定「來」「過」「新」「生」「活」。
 
--------------------------------------------
先檢視我們家中的綠活表(因本人不太擅長畫圖,製表容易多了!)
 
 
可以再加強的是黃色部分,除了客廳房間隨手關燈外,熱水器部分有打算加裝定時器,可調節排氣功能。
至於唯一的紅色警戒:冰箱,有打算貼塑膠簾防止冷氣外洩,和在冰箱外標示冰箱內的東西,但還在考慮怎樣比較方便(過去開冰箱拿東西實在太方便,要改變需要一點時間啊!)
 
目前(8/18前)我們家改變的小習慣有:
 
☛把熱水壺收起,改煮熱水放保溫瓶裡備用。
 
原因:熱水壺裝滿是2L,要保持恆熱,就需要一直插電。但摸壺蓋是熱的,就知道這部分一直在散熱,要保持恆熱,其實無形中都在耗電。
 
實作心得:歡樂爸上班前會煮水泡咖啡,此時所儲存的熱開水裝在保溫瓶裡可保溫長達24小時。整個白天我們會使用到熱開水的項目有:起床泡燕麥粥、泡咖啡、睡前泡牛奶、半夜泡牛奶。整壺1000cc用不完,隔天早上歡樂爸再重新煮水。
 
每天只煮一次水,約2分鐘水滾即可倒入保溫。(我們是用過濾水),瓦斯總比電費便宜,1000cc熱水量其實很夠用。
 
☛出門前把電源關掉:伺服器、電腦螢幕、喇叭、電扇。
 
原因:伺服器是無形耗電的設備,常常摸它上面就是燙燙的,代表他一直在用電。出門後也不會用到家裡的網路等設備,所以關掉。(不是拔插頭,是用一種有個別開關鈕的延長線,或是只有一個開關的延長線也可以。)
 
實作感想:出門關電源一開始不習慣,但很快就習慣了。以前不會特別想要關,但純粹是為了省電費,也想測試看看到底能否省下電費,於是就開始了。
 
其實還有部分電源也可以關,像是電腦桌區的電源,但要研究一下這些原本開啟的電源是什麼電器,避免關到不可關的。ex:乾燥箱。
 
☛電鍋盡量不使用保溫功能。
 
原因:上次聽到講座分享,保溫功能的最耗電,ex:電熱水壺、主婦最愛的電鍋等,後來想想的確是,雖然方便但毒物專家譚敦慈也說過,其實電鍋保溫的那個溫度很容易滋生細菌。
 
實作感想:以前蒸包子饅頭或是煮飯熱菜,電鍋跳起後都不會馬上拿起放涼,想說等全部事情忙完再說。但這些食物的確是要放涼一點才能入口啊!改變這個小小的習慣後,不知道電費能省多少,但發現我們的生活不再需要等食物涼,只因為一個小動作改變(電鍋跳起後優先處理),等到要吃時已經很好入口(也不到冷掉,而是溫熱剛好)。
 
★★☆綜合感想☆★★
每家需求不同,適用於我們家的不一定通用所有家庭,此為生活紀錄,目的是建立節能小習慣與測試是否真能達到節能效果,省電方式真的很多,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不再電電吃我們三豬公囉~
 
P.S 此系列文章會持續新增,因為,我還是初學者,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啊!
 
 
 

 
 
arrow
arrow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