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想減少料理時間,快速上桌,於是研究了常備菜,但其實成功沒有捷徑,仍是需要不斷嘗試,直至熟悉後就能越來越上手。
 
自從更新了一週菜單的表格製作,偶然在pinterest看到月菜單的表格,發現跟koan杏子媽媽(我所關注的vlog頻道)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開始紀錄工作。從六月第一天開始,我跟先生討論想以一人一份的定食概念出餐,也就是不共食,也省下公筷母匙的麻煩,一人一盤。確實記錄家人的反饋後,更容易歸納哪些可以成為我們家的常備料理,是屬我們家的口味。目前紙本記錄只有晚餐部分,早午餐跟點心基本上都很隨性(有時也蠻隨便的),但希望能把均衡飲食做到到位,希望七月開始能加入早午餐記錄,也規劃出一套早午餐常備料理。
 
以下就簡單分享表格製作與記錄方式吧!
 
一、月菜單
目標:可直接輪替前幾週菜單,大幅省下週菜單規劃時間。
記錄方式:覺得好吃或受好評的菜色畫上❤️,方便之後調整菜單。
 
2021-06-23 02_44_56-月菜單 - Google 簡報.png
 
 
二、週菜單(預備食材與採買清單)
目標:可更精準記錄購買成本與每餐使用食材量,不多買也不少買,食材不浪費。
操作方式:按預備食材表,將食材買回後一次處理,該醃的肉切切醃醃,該冷凍保存的分裝冷凍,該冷藏的分裝冷藏。
 
2021-06-23 02_48_58-2021新一週菜單 - Google 試算表.png
 

2021-06-23 02_49_55-2021新一週菜單 - Google 試算表.png

 
另還有個常備料理食譜記錄,包含ㄧ 般食譜記錄、youtube好吃料理清單、可收藏的醬汁比例記錄等,不侷限紙本記錄,善用youtube清單功能,記錄嘗試過的好吃料理,也可記錄想嘗試的料理。目標是輪過幾週後,就不需要再看食譜記錄了。
 
以下是我們家近日一人一盤的出餐狀況,也粗略分享頗受好評的菜色。做菜就是開心享受有受眾,調整出自家的口味,那就成了家的味道。

❤️番茄雞肉蛋包飯
乾煎大塊菇、川燙時蔬

IMG_E5185.JPG

❤️百菇炊飯 

酸甜小黃瓜

IMG_E5188.JPG

❤️茄汁漢堡球

德式炒馬鈴薯、四季豆胡麻涼拌

IMG_5201.jpg

❤️紙包鮭魚

日式焦糖炒地瓜、綜合烘蛋

IMG_5194.jpg

IMG_5197.jpg

❤️奶香焗燉飯

日式涼拌杏鮑菇、川燙時蔬

IMG_5199.jpg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家防疫的日子,從一開始的新鮮感,到後來的煩燜感;這一個月,在家,我們做了很多事情,除了讓居家生活更好之外,就是彼此相處的時間變超多,說超多一點也不為過,過程中很多時候都在想哪裡還能有多一點空間,畢竟,距離就是美。
 
黑天鵝事件的發生,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情緒,當然也顯露出所倚靠的是什麼。這一整個月,我仍是有許多禱告(有些禱告實在已經有氣無力了),內心有許多需要調整的信念,剛好教會團契發起了三個月讀完一遍聖經的活動,一天14章不算少的份量,加上孕期後段,也會經過黃小弟出生的日子,但真的還好有參與,才能讓每天耗能的日子裡有充電的來源。
 
這陣子生活有了完全的改變,除了張羅一日多餐的內容,也開始檢視如何更輕鬆的跟所有同住之人相處,不拘男女老少,以降低衝突、增加親密。我開始在生活中找樂子,除了神的話語,從不追劇的我,開始關注、搜尋vlog,從料理到主婦生活,像「koan杏子媽媽」跟「masa的料理abc」,是下午茶跟孩子們一同觀看的必備頻道,孩子們也都很愛看呢!另外也開始聽podcast,其中「寧夏璐66號茶坊」是我的最愛,言之有物又深入淺出的內容讓我立刻成為鐵粉聽友。
 
每天固定時段會做的事,大概就是那樣,而最近在思考要怎樣增加當中的質量,在我可能身心靈尚未願意的情況下,不總是放羊吃草,而是不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生活型態的巨大轉變,加上快生產而造成的身體不適感,我得加速調整心情和腳步,其實光弄這些就已經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更遑論每日例行,豈不把時間切得更碎。有一陣子很希望有個人時間,但有了卻不如預期的有果效,反而因為偶爾的被打擾而產生更多待處理的情緒,才發現其實最需要的不是個人時間,而是認識情緒,接納情緒。
 
很感謝上帝使用身邊按主感動做工的人,她們同在這一天用訊息、用禱告關心了我,讓我明明的知道上帝是眷顧我和幫助我的神。使我所讀的讀經進度,看見的不只是過去以色列人的故事,而是一位活著的、至今仍引路仍做工的上帝。
 
不管這疫情會持續多久,我們的生活是否會回歸「正常」(何謂正常也有待商確,可能現在的生活才是正常,只是我們習慣了不正常。)這當中我們吸收了多少衝擊,以至於能成為反脆弱的養分,使我們能像竹子般更有彈性,而非花瓶、鏡子一摔就破。又檢視每天黏在我們身邊的幼小孩童,習得多少我們對人事物的態度,從小事到大事,從每一個不經意的碎念到正經八百的對話,在在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這陣子特別提醒我自己:「別訝異!看到孩子就像看到照妖鏡。」這就是真實的自己、真實的生活,所以更要真實的面對內在小孩,接納真實才能享受真實的自由。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想一下,十歲的你在身體和心智上是不是比五歲更成熟?三十歲的你,在知識和見識上,是不是比二十歲更豐富?人生的旅途中,一直都有一個更成熟更美好的自己在前方等著,只要你願意以學習的步伐,一步一腳印朝未來的方向走去,但是,曾幾何時,我們一路上遇到的卻是不再長大,甚至開始退縮的自己。那是因為我們決定不再為別人的眼光而活,但卻不知道如何活出真實的自己。」擷取自《自學時代》
 
最近極度關注兩位Youtuber,一位是姆士流,另一位是Koan杏子媽媽。我喜歡看他們的影片,因為那是我所嚮往未來的自己。怎麼說呢?不是說我也想成為Youtuber,而是這些影片傳達了一種生活態度,屬自已的味道,獨特又平易近人。
 
我相信每個人都嚮往自己能活出獨特的一生,事實也是如此,但卻鮮少人認識自己的獨特,進而表現出這份自信。就我粗略的觀察,許多人活在他人的影子底下,享受著沾點邊就好像也是如此的特別光環。那些仿效出來的外在或神情,無法成為長久的生活,更無法深層內化成為生命特質。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情有獨鍾的追求,因為我們受造奇妙可畏。
 
我在大學的某個暑假,第一次出外打工,雖是暑期工讀,卻影響我至深。那是一間在香草田園中的美麗餐廳,工作環境舒適優雅,每天總有許多客人來訪用餐、拍照。當時帶領我的是一位23歲的姊姊,她在這間餐廳工作了三年,熟悉一切流程,並帶過許多工讀生,老闆與老闆娘都非常信任她。而她那鐵一般的領導,奠定我對「工作」應有的認真態度。那是種一拍即合的篤定,對於工作,「認真不草莽」的態度讓我感到舒適。但對於其運用,實踐初期,還真不知如何拿捏,有時用力過度,傷人;有時稍微怠惰,挫志氣。要學會中庸,還真是一大學問。
 
過了多年後的今天,我仍不斷追尋那份起初的篤定。人真的要多看多做多學習,當我發現到Koan杏子媽媽的頻道,我看見她認真過生活的模樣,激勵我也想學習嘗試用新的態度去生活,而非過去流行的freestyle。Koan的影片很療癒,雖都是日常紀錄,卻格外令我感到舒適,大大提升我面對育兒、料理、整理環境等各方面的耐性。在做這些例行家務時,多一份用心,多一些停留,多一點觀察紀錄,生活就會慢慢改變。比如,過去我幫忙收家人的衣服時,就是整籃倒在他們床上,讓他們自行整理;因為於我而言,在忙碌育兒生活中,需要這種方便快速。改變後,我會在陽台稍微收折好,整齊放在他們床上,或許他們仍須按自己的方式整理,但這樣的程序,卻讓我感到非常舒服。
 
這一份在秩序整潔裡的井然有序,時刻讓我感到自由,並非freestyle的生活所能及的。
 
於生活,我享受認真;於生命,我學習肯定自己。「嘿!今天的你也辛苦了!」——給現階段的自己。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是年紀大了懷孕才有此狀況,還是生活型態改變造成,自去年搬回土城與大家族同住前(忙搬家),就開始陸續出現念珠菌感染。後來發現懷孕後,情況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更惡化。而過程中,聖靈的工作沒停過,抽絲剝繭、一路指引;我們的禱告與發的代禱也沒停過,也不敢停。我為此不斷查資料、調整生活、嘗試不同方式與就醫拿藥。最後,我找到這類很棒的解決方案,想跟有同樣此困擾的妳分享。
 
一、台灣潮濕悶熱,有九成女性曾有私密處黴菌感染經驗,部分會隨身體免疫力下降而復發。
tips:調整作息與飲食,早睡早起、多休息、不宜過累,每日飲水量為體重30倍甚至更多。
→以我目前58kg,我自己設定每日飲水量為2000cc。其實很簡單執行,買一個兩公升水壺就搞定了,每日目標就是要把這瓶喝完。
 
二、黴菌感染要保持私密處乾燥
tips:因為黴菌很難洗掉,孕期可以使用免洗內褲,隨時替換。
→網路資訊是說可以用水煮方式除菌,但我自己評估嚴重時可能一天要換到三件內褲,可能內褲庫存量要夠大才能順利生存。於是上網找到了超便宜的免洗褲,一件大概五元多,雖非純棉,但對於想換就換,夠了。保持內褲乾淨也是祕訣之一。(勿用護墊,較不透氣,若真的需要使用可採衛生棉。但換內褲才是王道)
 
三、服用私密處保健食品,B群加強抵抗力。
tips:蔓越莓、莓果類、無糖優酪乳、菇類等都是很好的菌類,幫助私密處好菌數提升。
→我自己是經友人推薦,服用costco販售的蔓越莓錠,早晚一顆。優酪乳必須是在每日飲水量足夠情況下,才會發揮私密處保健功效,否則只是幫忙疏通腸道罷了。菇類很自然就加入了每週菜單內,從飲食就能攝取。B群就不用說解釋了。
 
四、無糖生活。
tips:婦科醫生說懷孕期間因為產道需要濕潤,以利寶寶出生,所以分泌物(醣類)變多而造成孕婦常有的搔癢問題。他如此解釋,讓我聯想到若來個「無糖生活」是否就能改善呢?
→從早上的咖啡開始,原本是加奶粉,改為用鮮奶製作拿鐵,然後飲食中完全避免甜食,沒想到效果顯著!!!
症狀幾乎完全改善。
 
綜合以上四種方式,都要達到才能萬無一失,一整天乾爽舒適。另外,還有運動,但我想,就目前懷孕七個月,帶兩個小小孩的我來說,平日出門曬太陽,公園陪玩,流流汗,不論時間體力都已達極限,所以就暫不歸類於這次的解決方案。
 
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生活壓力,人要放手、找到壓力出口,才能睡得好、吃得下、情緒穩定,這真的是很大功課,但靠禱告與反思,也夠了。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即是素材,也是一位全方位的導師,以你最適切的步調帶領你形塑自己的人生。自學,是一種最自然的成長和生活方式,而且最有效。」(擷取自《自學時代》)
 
猶記2018年開始記下第一筆菜單、畫下第一條分隔線,當時是為了二寶即將出生而想到可以做個菜單總表,好在二寶出生後仍能悠然自得的備料與自煮。新手廚娘的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食譜,張貼食譜,並且幫每道菜拍照好作紀錄,這樣,我就不用擔心資料庫裡沒東西、沒靈感,但沒想到二寶出生,困難的不是自煮,是這張菜單總表沒時間更新,我也沒精神體力研究新食譜。想當然爾,這張菜單總表就被我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是簡易型的Evernote手機粗糙記錄,但每次在市場採買時,總得再拿出手機,有時螢幕關閉還要花時間打開,實在不是很方便。
 
去年搬回公婆家,也過了一陣子為大夥煮飯的日子,與公公配搭採買的方式,也促進我的一週菜單改版。這種上面有菜單、下面有採買清單,算是清楚方便,只是內容多、印出後字變小,瀏覽不易,總覺應該再改進,但後來也因種種因素,回歸到我只煮自己一家的餐食。
 
某夜裡,我看著過往的一週菜單,了無新意,也無法激發我任何自煮的熱情,於是上網查到某部落客的菜單規劃、採買分享,更在圖書館預約了另位部落客推薦的書。於是成就了現在的菜單模式。目前使用近兩個月,出了八份菜單,越用越順手、越用越好用。因為有另外拉出一個採買的分頁,所以採買時也能不慌不忙,不多買也不少買,清楚明確很踏實。加上那位部落客的食譜設計理念,讓我能很容易就設計出,不會花太多時間,一切都感覺非常良好。
 
以下就來介紹這四年來的菜單演進、我搜尋到的部落格,以及那本讓我往前跨一大步、重拾自煮熱情的好書吧!
 
一、2018菜單總表
2021-04-30 16_19_50-料理大全 - Google 試算表

二、2020年後半與公公配搭的一週食譜

2021-04-30 16_38_52-[一週食譜] - Evernote

三、2021年年初,渾噩的自煮隨意紀錄

2021-04-30 16_12_16-[一週食譜] - Evernote

四、2021年3月28日啟用的新一週菜單&採買單

2021-04-30 16_16_44-2021新一週菜單 - Google 試算表

2021-04-30 16_17_02-2021新一週菜單 - Google 試算表

★自煮生活:http://2016cnl.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m=1
★推薦書《療鬱廚房》暴躁兔女王著
★另有暴躁兔女王的部落格 https://librapeace.blogspot.com
 
結語:
隨著生活的改變、孩子漸長、我對廚房的熟悉度增加,搬家後先生抵家時間改變、市場的適應熟悉度、大家對每次餐桌上食物的接受度,我慢慢了解家人的口味,投其所好的前提下,我開始抓到滿足家人(包含我自己)的胃的方向,然後用最適合的時間作出料理。我所花的每分鐘,都很寶貴,因為一天只有24小時,投入的時間過猶不及都不好,都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特別是在事前規劃菜單的事上──雖然每天煮,看似忙碌,卻是滿足又健康。
 
近日還有研究鐵鍋與油品,有機會再整理分享。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完與孩子劍拔弩張的一週,終於盼到明天開始阿遠放假,我應該也可以放假的一天。但這一夜,我竟失眠了。

是不是身為母親都會如此,在情緒尚未處理完之前,無法好好入眠?

亦師亦友,是母親又是教練,這當中角色的共存與分寸的拿捏,究竟要怎麼掌握?閉上眼就想起這一週自己那緊盯著、瞪著孩子的雙眼,是那麼不留情面;還有我那勒不住的口舌,和種種複雜的情緒,想作位通情達理又明智的母親,又得同時面對自身心裏的焦躁火爆情緒。這幾天,是這麼混亂,生活裡外都是。

深夜,我仍理不出頭緒,我想,聖靈會幫助我。

我想到「敵對」與「共同作戰」的不同,又想到WAR ROOM電影裡的核心信念:家人不是你的仇敵,撒旦才是。所以不要搞錯了,起來為家庭關係禱告,為自己守望,為孩子做保護與醫治禱告,讓這個半成品的母親,在恣意管教的生活裡,起來走正路。

孩子的脫序、失控,造成家人的麻煩與困擾,我要採敵對的方式對抗壓制,還是採共同作戰的方式,去了解孩子的處境與難處。在各持己見的情況下,我這個大人有多成熟,以至於能放下己見(更嚴重地說是成見),去重新面對孩子,與他站同一陣線,共同面對他的缺乏與期待間的落差。在這個想法尚未進入我腦海時,這週我們是硬碰硬的過了很多艱難時刻。真的很艱苦,因為對彼此都傷害。

安靜回想,我的陪伴很少,因為這週我熱衷於自己過活,孩子們可以自己玩就讓他們自由發展,我很少參與,很多時候是出一張嘴的控制他們,給他們許多時間規範,好讓日子能安舒些,但其實一點也不得安舒。孩子的失控,反映出他們內心的缺乏與需要被陪伴,而我更要調整生活重心,不能只顧自己想過的生活,反而將孩子變成可有可無的附屬品。這是我的反省、神的提醒,天父待我豈是像敵人一般控制我、限制我?我們在地上的父都知道要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的天上的父,豈不把最好的給我嗎?天父待我必是會與我並肩作戰的。就是這份肯定的愛讓我不畏懼來親近神,但我能給我的孩子無條件的愛嗎?天下父母真的都需要耶穌──哪裡有耶穌,那裏就有源源不絕的愛。

放下一些自己想做的,多讓孩子們參與,也盡量參與孩子們的生活,這是我目前想到的。然後,就是求主賜智慧,引導我下一步了。更明確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每一步會有上帝帶領,這個部分要暫放、那個部份要補強,時間的運用、心思投入的多少,都需要親自嘗試後,且戰且走,邊走邊看上帝帶領。

為什麼總想做自己的事,總顧自己的身子,是因為近半年受念珠菌感染影響,生活非常困擾,上網做很多功課、為此就醫到灰心喪志、改變生活習慣、也禱告好一陣子。曾經,聖靈提醒我是壓力,於是我放下手上計畫,專心過生活,果然情況大幅改善,甚至幾乎全好,這樣的日子過一段時間後,就來到最近的模式。新狀況發生了,跟孩子的關係緊張了,這夜我失眠了,我感到這是聖靈再次催促,要起來領受新方式了。於是我就想到以下經文,彷彿上帝提醒我:不要憂慮,可以有些計畫了,上帝會看顧我的身體。也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你們看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你們這小信的人啊!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六章26~34節。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學理財,上網隨便查都是先從記帳開始,忠實地記下一個月的花費紀錄。

想學烘焙,也可以如法炮製,忠實地秤好、量好,才能開始調和。

 

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就是聖靈提醒我要忠實地做基督徒。

 

這是近半年的過程,可能上帝已經透過許多人提醒,只是駑鈍如我,從未察覺。日子照過,生活故我。馬的力大、人的腿快,都是靠己力努力去達成任務,但上帝喜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那天晚上,聖靈點醒我煩躁的原因,這事以後,第三四日,身邊的姊妹完整化聖靈的提醒。我選擇順服,立即感受到平安穩妥。

 

「上帝的子民必須按照有別於墮落世界的標準來生活。」(出自BSF講義) 我想這就是忠實地做基督徒。不靠馬的力、人的腿,決定前先問上帝:「這樣做,好嗎?」因為我們是祂造的,與祂有份。甚至,計畫前、思想前、討論前。與聖潔的上帝連結好,就能知道何為標準。那個標準,不是世界的標準,也不是自以為是的標準,而是出於上帝,平安穩妥之始的神。

 

我就想到,我要傳承給孩子什麼?一堆因應敏感期所做出的教具,還是如大海般的知識?我又看到,一篇來自我敬重的老師所發的貼文,主題為:什麼是受過教育?於是我認知到,不論什麼派系的學習法,都不及孩子看見自己的母親回轉向上帝,忠實地做一位基督徒。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會這樣?今早有個小小結論:

1. 無法繼續使力操控一切(因為感冒生病無力使喚)

2. 無力再多回應或多說明(感冒生病就是默契大考驗的時刻)

3. 無法再忍受吵雜環境(很需要安靜好好休息,認為就是想趕緊好起來,才可恢復正常掌控的生活?)

4. 抗壓力銳減,瞬間變草莓族(甚至想逃離一切,若這時有人手幫忙就會理所當然的全部交給他,通常就是隊友)

 

但其實,身體沒有這麼不舒服,只是心情大受影響,基於以上推論原因,這時期特別只想做自己的事(只顧自己),做夢也好,耍廢也罷,就是想好好閉關什麼都不管。

 

「祂不喜愛馬的力大,祂不喜愛人的腿快,耶和華喜悅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詩147:10-11

 

上帝彷彿再次提醒我要倚靠祂,不要倚靠自己或他人。為了確認經文是否正確,意外搜尋到一篇部落格,讀了好感動想落淚,但人在外面只能眼淚往內吞、感動藏心中。以下擷取部分內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畢。

 

文章出處:https://m.xuite.net/blog/kfng/hkblog/174591056

 

「馬的力、人的腿,都反映著人有他自己要做的事、有他自己的節奏、有他自己的能力去倚靠來達成那些目標;這都是神所不喜悅的。然而,神所喜愛的,是那些敬畏祂和盼望祂慈愛的人。人曉得敬畏神,就曉得祂才是主、才是那個中心,要達成的事、達成的事的節奏和所靠的力量,都是在祂那裏的;才不會自己去定事、自己去闖。而這樣的人必須是同時會盼望祂慈愛的,這又反映出與上一節的人的心思很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會盼望神的,盼望代表著有等待,要成就事情的節奏和能力在他所盼望的神那裏,而且曉得盼望的實現是必有神的慈愛臨到。這樣是神所喜愛的。」

 

「求主若我有一點靠自己的心,就使我想起「曾有寶血為我白白流」,我對不對得起這血、對不對得起為我流血的主。祂流血的死,是為了救我脫離靠自己、靠自己的義在祂面前蒙悅納的意念和人性。」

 

剛起床的早晨,即著手進行整理工作,帶著低落隨時引爆的情緒把昨未完成的家事做完。孩子衝進衝出房門,我卻被聖靈問了一句:「妳怎麼了?什麼事讓妳憂慮愁煩?」祂總是溫柔。當我透過文字再次梳理自己的情緒,我發現我的育兒態度與人生要整個砍掉重練,因為一次的感冒生病,察覺到自己的缺乏與靠錯對象,往日所追求所想望都沒有上帝的參與,那些倚靠自己力量的,在我無力時一切成泡沫,所以沮喪、憤怒,但我信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詩篇 37:3-5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他,他就必成全。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跟孩子共讀一本書,叫做「謙虛派」,故事開始就介紹一位小孩,名叫李奧,他是個被寵壞的孩子,因為他的父母為他做了太多,而他卻不懂得感恩。(更確切的說,是沒有人引導他去感恩。)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讀一至兩本繪本,由孩子自己挑,而謙虛派是最近樂寶的最愛。因為篇幅夠長可以念很久,也讓我意識到幫他挑繪本的方向要調整至有完整故事性的。
 
每次共讀,念到李奧被寵壞的原因,就想到自己也是。從小到大我很少為家裡打掃環境,直到念大學在校住宿,看到同寢的同學每天晚上在掃地,還有另一位同學會刷廁所、洗浴室,我感到驚訝,因為在我過去的十八年,從未每天這樣把家裡打掃乾淨,也從不知道如何開始。動作笨拙,乾脆不要露出馬腳。直到自已出社會在外租房子,開始學習生活自理;結婚後要照顧整個家的整潔,經歷了一段很不適應的生活。到了第一個孩子出生,家裡更是一團亂,我天馬行空的想,反正到時就會有人處理,但事實並非如此,家事真的是由那個看不下去的成員做的。我還曾為此心理不平衡一段時間呢!
 
直到最近,聽了一篇如何在家進行混齡教育的錄音檔,我開始思考要如何把生活的諸多雜事、家事讓孩子們也可以參與,並賦予教育意義。身為一個全職媽媽,是上帝對我的呼召,我不能總是把孩子晾一邊,用最快速度完成所有家事,這是不可能的事。近期我也著迷於姆士流(主廚詹姆士youtube頻道),讓我感到做菜的享受,其中乾淨、整潔、生活品味更是深深吸引我。
 
於是我們的生活開始有些改變,以前我走著吃粗飽的方向過生活,現在想增添多一點美麗在當中,其中乾淨整潔是必要的。我們規劃一整天的居家生活,把家整理好,為家人也給自己打造乾淨舒適的環境。於是我們中午吃完東西,就進行收拾、清潔的工作,孩子們知道吃完東西要把碗盤拿去廚房(兩歲的女兒亦同),換抹布擦桌子,一人拿濕布,另一人拿乾布,把桌子擦好。還要吸拖地,孩子們也很樂於參與。最近我們為房間布置了一個閱讀角,所以需要先為地墊清潔消毒,也要把房間地板跟地面上的電器清潔擦拭乾淨,並為他們找到新家(有些過季了),放置完成後,才是故事書架的安置,最後是乾地墊入場,哇!太長,沒關係我們把地墊裁切短一點。我們把原本荒廢的夾燈點亮,延長線用魔鬼氈黏好黏滿在牆壁上,CD player與CD放在孩子方便操作的櫃上,色筆統一放進一個有蓋的提籃中,旁邊放著他們的畫本,在那的前面,放著兩張摺疊桌,要使用時打開就好。平常就是坐在地墊上,靠著軟墊隨時享受閱讀樂趣。喔對了!蝦x買的世界地圖壁貼還在路上。
 
雖然我們的生活開始忙碌,忙碌於打掃與整理,但這一切不是因為「我是家庭的成員,所以我需要打掃家裡。」而是為了享受美麗的生活。如此心態的轉變,令我感到快樂,我們打掃乾淨、我們享受整潔。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放慢腳步,才能看清楚生命的真實面。
刪除Facebook APP一個多月,生活習慣開始有些改變,多了去Youtube和網頁找資料的機會。
感覺自己踏入另一階段── 學習階段,因我長時間接觸的不是我的貼文、別人的反饋,而是在有興趣的領域中,看看前輩怎麼做。
也多了許多時間去研究自學、混齡教育,繼續聽「改變帶來醫治」的訊息,然後腦袋就開始啟動,許多思緒後浪推前浪般湧進,使得我多次失眠,趕緊用文字爬梳整理才滿足。
 
過年期間,多虧爸爸帶兩個孩子一打二出門,讓我有許多個人時間沉澱、思想。
今天練起鋼琴,彈「水邊的阿蒂莉娜」(曲子來源:理查克萊德門),這是我終止學琴的最後幾首曲,我很喜歡但記得當時好像彈得很挫折。
拜科技所賜,我先看過Youtube前輩的彈奏後,發現跟自己想像中(應該說跟自己彈的)不同,於是手機下載節拍器後,用8/4拍,40的速度開始練習。
原本譜上是4/4拍,就是四分音符為一拍,但因為這首曲子太多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所以我改用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拍數不變一樣四拍來練習。
(我查了資料發現沒有「8/4」這種東西,但節拍器上是這樣顯示,這部分樂理待需研究,不在本文中探討。)
 
慢速練習可以練穩每個音符的彈奏,檢查是否確實。
不熟的部分(常彈錯的)用蠟筆圈起,就像從前鋼琴老師那樣。
不知不覺,反覆練習經過兩小時,吃點東西、洗個棉被,繼續回來練習。
後面的兩個小時我開始加快速度,而今天終止練習的速度是82。是一開始練習的兩倍速呢!而且,可以彈好。
 
過程中想起老師曾說過:「沒有彈的手要先擺好下一個位置。」我發現琴譜再複雜,總有時間能讓手順利移動到下一個位置,所以腦袋要清楚、手眼要一致。
我也意外發現,雖然整個練習過程是四小時,但真正累的是後半段,加快速度的階段,若沒有前半段沉住氣的練習,後半段一定慘不忍睹、心情沮喪的結束練習。
 
除了鋼琴,其他事的學習也是一樣;包含近日我很想嘗試的蛋糕烘焙。
在今天還沒走過練琴的領受前,我滿腦子想的、看的、查的都是如何裝飾、擺盤。
但就像一首曲子一樣,若沒有穩定的拍子與手感基礎,有再多豐富的表情也是一團亂。
 
我覺得這樣的發現除了要感謝上帝如此這般的啟示,也要感謝自己一個多月前,二話不說把臉書app刪除的舉動。
回歸簡單生活,重新觀察現實世界裡的每一樣存在,生活正漸漸地改變,新生命也一塊塊地被重建。
 
p.s 這首曲子要繼續練,目的不是交作業或得到肯定,只是單純想把它彈好,成為自己的能力──我想,這是否就是自學力呢?
文章標籤

樂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